清代宫中档影像数据库(在线使用)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宫中档奏折与军机处档折件系清代特有之公文书。清代公文书起初沿用明制,例行公事使用题本,个人私事则用奏本。而后,为加强君臣间之联系,历康、雍、干三朝,逐渐发展出一套由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奏报政务、私事及所见所闻的奏折。
奏折由具奏官员缮写、封固、递送京城,直呈皇帝,不必像题奏本章层层上奏。奏折经皇帝批示后,发还原具奏人遵奉批示处理后,原折缴回宫中懋勤殿储存,故称为「宫中档奏折」。雍正年间,军机处成立后,经皇帝批阅后的奏折,发交军机处誊抄副本备查,称为「奏折录副」。本院所藏军机处檔折件多为这些「奏折录副」,少数为原折中之附件如列表、绘图贴说及咨呈、咨会、谕旨、私函、揭帖、照会之原件;由于原本保存情况是按月捆扎成包,故亦有「月折包」之称。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宫中档奏折有十五万余件,军机处檔折件有十九万余件。前者包含康熙至宣统朝的汉文、满文及满汉合璧折,由于内容丰富,又为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的禀报,并经由皇帝朱批。不但是研究清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后者虽系抄件,但史料价值并不逊色,因原折内所附呈列表、供单、图表等件多移夹于录副之中;此外,录副又记录了皇帝珠批日期,故参考价值极高。
本数据库为开放式的文字目录及全文影像检索系统,提供用户查询文线编号、具奏人姓名、具奏人官名、具奏时间、事由、朱批日期等档案相关内容。
大清国史人物列传及史馆档传包、传稿全文影像数据库
人物列传是历朝所修正史中卷帙最为庞大的内容,修纂的过程中,累积了大量的史料和稿本。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档册中,有国史馆为修纂人物列传所整理的「传包」和「传稿」及《进呈本•大清国史人物列传》,是研究清代人物必备的权威传记史料。
传包内容包括了国史馆为修纂列传所咨取或摘钞的各种传记资料,有事迹册、事实清册、讣闻、哀启、行状、行述、咨文、履历片、出身清单、奏折、片文、祭文、年谱、文集、列传、政绩或功绩折等传记史料,共3,536包(清国史馆)。传稿则是清国史馆及民国清史馆纂修人物列传所保存下来的稿本,前者包括初辑本、重缮本、校订本、增辑本和定本等,后者则是清史馆纂修《清史稿》所留下的稿本,共有8,384件(清国史馆、民国清史馆)。
清国史馆最后进呈皇帝御览的人物列传定本,即进呈本人物列传,其中又以大臣传最多。清代规定大臣列传,凡文职官员,京官侍郎、副都御史、大理寺卿以上,地方官巡抚以上,武职提督、总兵、副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皆入大臣列传。大清国史列传从书写字体可分为汉字列传与清字(即满文)列传。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传稿绝大多数为汉字,满文列传仅32册,多系乾隆年间以降陆续进呈的朱丝栏写本。院藏《进呈本.大清国史人物列传》共2,726册。
国立故宫博物院自2005年起建置此一数据库,经六年努力,建置完成「大清国史人物列传及史馆档传包、传稿全文影像数据库」,内共有14,646册(件)传记史料,欢迎各界参考使用。
立即申请试用[暂停试用-update 2019-01-10]